石楓從實驗失敗中找樂,在未知領域里拓荒——
“網紅教師”的科研馬拉松
工人日報記者黃洪濤
石楓在實驗室里指導學生。受訪者供圖
在江蘇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石楓是一位“網紅教師”。
她的走紅不僅因為科研成就突出,也因為性格里的堅韌和力量。
34歲才攻讀博士,石楓在科研路上并不占據起跑優勢,但她把人生看成一場馬拉松的心態,卻讓她在手性吲哚化學研究領域后來居上。
她提出的全新研究策略,實現了新型手性吲哚骨架的高效和高選擇性構建。她以通訊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其中不乏國際頂級刊物。她還在2021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實現了江蘇師范大學在該項目上零的突破。
石楓最近一次“破圈”是因為一本學術期刊。她在期刊封面化身“女媧”,身著火紅裙帶,手舉化學結構凝成的“五色石”。她希望用這種生動的方式讓大家了解新型軸手性芳基烯烴-吲哚骨架的構建過程。
穿越科學的迷霧森林,從一次次失敗中找樂,科研路上的石楓正如她的“封面形象”,勇敢無畏,充滿能量。
“雕琢一塊美玉”
石楓的研究領域是手性吲哚化學,屬于有機合成化學領域的一個細分方向。
“簡單說,就是研究具有手性的吲哚化合物?!笔瘲飨蛴浾呓忉?,手性吲哚化合物存在于天然生物堿以及全球銷售額排名前200的藥物分子中,例如,從長春花中提取出的長春新堿就是手性吲哚化合物,可用于抗腫瘤藥物。
“手性吲哚化學屬于基礎科學,能為研發手性吲哚類藥物提供研究基礎?!笔瘲髡f,她希望能夠發現手性吲哚化學相關的新反應、新性質,從而形成新理論和新知識,“力爭能走上書架,進入教科書、形成專著,走向世界科技前沿”。
“基礎科學研究,也是為相關的應用研究提供基礎?!笔瘲魍ㄟ^潛心研究,解決了該領域的一些挑戰性難題,為研發手性吲哚類新型藥物提供了高對映選擇性的合成方法和豐富的化合物庫。
見記者聽得云里霧里,石楓打了個形象的比喻:研發手性吲哚類新型藥物就像是“發現并雕琢一塊美玉”,研究高對映選擇性的合成方法就像是“提供了好用的雕刻工具”,研究豐富的化合物庫就像是“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原石”。
在失敗中找樂
“做化學的女科學家本來就少,做有機合成化學的更是鳳毛麟角?!币晃粯I內人士告訴記者,有機合成化學科研既是腦力勞動,也是體力勞動,需要沉穩心細。
不過,石楓樂在其中。
在她眼里,有機合成化學是一門合成的藝術,需要科研工作者去設計反應,去創造新物質,不僅要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濃厚的興趣?!靶枰獓乐?,需要創新,更需要靈感的出現?!?/p>
“我們做科研都是圍著實驗轉,基本每天都要工作12小時左右,中午不能按時吃飯是常有的事?!笔瘲髡f,做實驗必須保持連續性、集中注意力。有機合成反應需要時刻監測,不能中斷,反應結束就要及時處理,否則可能發生副反應,或者產物發生分解,導致前功盡棄。
實驗失敗是家常便飯。
在合成手性雙磷酸(一種手性催化劑)時,石楓發現合成的不同批次的雙磷酸催化效果很不穩定。為找到原因,她嘗試了各種反應條件,甚至對過柱子(一種化學分離手段)用溶劑的體積和比例都精確地一一記錄和優化。
經過數不清的失敗,她終于合成出了具有最佳催化效果的雙磷酸?!霸谝淮未问≈蝎@得一點點新發現,樂趣自在其中?!?/p>
鼓勵女碩士深造
“我帶的很多學生對是否選擇讀博總是猶豫不定,特別是女學生,受到來自家庭等方面的壓力,讀博決心容易動搖?!笔瘲鹘洺S米约旱慕洑v鼓勵課題組的女碩士生繼續深造。
“我之前走了不少彎路,經過長期摸索才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贝髮W畢業后,石楓先當了3年中學教師,后來在江蘇師范大學讀碩士,畢業后留校工作,并經歷結婚、生子,在外人看來,一切都很順利。但她自己卻非常自卑,因為“其他老師都是博士”。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彷徨,突然有一天,她內心深處潛藏的斗志被激發了出來,于是下定決心去深造,提升自己。
2010年,34歲的她走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攻讀博士。她分外珍惜脫產讀博的機會,每天學習、科研15個小時以上,雙休日、寒暑假從來不休息。兩年時間,她就完成了博士4年要求完成的科研任務,第3年,她又以訪問學者身份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交流學習,并申請了提前畢業。
2013年,石楓學成歸來,回到江蘇師范大學工作。站在新起點上,她帶領研究生建實驗室、做科研,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陸續有9名學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頂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共11篇。
“SCI頂級刊物論文,博士生都難發表,更別說碩士生,在非985非211、沒有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江蘇師范大學,這實在難能可貴?!蓖聜冊u價石楓,“像是石頭上長出的楓葉,堅韌、艷麗,是有機合成化學領域‘萬綠叢中的一抹紅’?!?/p>
“當年我還是石老師學生的時候,她就很拼,晚上12點,別人都走了,她還留在實驗室里繼續做實驗。10年過去了,石老師還是這么拼?!弊T偉是石楓帶的第一位研究生,本想“混個文憑”的他受石楓影響,在研究生畢業后又攻讀了博士,后來成了石楓的同事。
業余時間,石楓最喜歡在校園里散步、奔跑,安靜地思考。她最喜歡對學生們說的一句話就是,“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堅持就是勝利?!边@也是她在科研路上體悟到的人生真味。
《工人日報》(2022年05月09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