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四季度“助人為樂兵團好人”——詹春瓊
詹春瓊,女,漢族,中共黨員,1968年1月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六十三團幸福社區黨支部委員。曾榮獲兵團三八紅旗手、兵團屯墾戍邊勞動獎章和第四師勞動模范等稱號。
詹春瓊在重陽節當天看望63團敬老院老人
1986年,詹春瓊隨丈夫從四川來到四師六十三團十六連。為改變貧窮的面貌,她和丈夫先后發展養殖業、農機服務業,成為連隊多元增收致富典型。
詹春瓊富了,但沒有忘記帶著大伙一起增收致富。多年來,不管在技術還是土地轉讓、資金上,詹春瓊經常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人。
詹春瓊與丈夫楊順林一起維護灌溉設施
詹春瓊與丈夫楊順林主動學習黨的理論知識
技術幫扶,共同致富。2006年,四師六十七團大面積推廣種植棉花,職工王秀蘭種植棉花400畝,但她缺乏種植經驗,慕名找到詹春瓊。在棉花管理期的每一個關鍵環節,詹春瓊都手把手地教王秀蘭,在詹春瓊的幫助下,王秀蘭的棉花單產達390公斤,使王秀蘭也逐步成為團場致富帶頭人。鄰居海拉提·布爾力克生活困難,詹春瓊就教他農機駕駛技術和農業種植技術,幫助他成家立業、發家致富。2017年春,海拉提·布爾力克在連隊承包了20畝地,由于缺少資金,地沒及時播種,詹春瓊主動給他墊資買來種子、地膜、滴灌帶并拉到地里,幫海拉提·布爾力克把種子播下去,還經常到地里給海拉提·布爾力克傳授技術,幫助他發家致富。
詹春瓊參加六十三團16連舉辦的“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會
轉讓土地,紓難解困。隨著連隊職工群眾的不斷增多,六十三團十六連的耕地開始變得緊張,土地越來越緊俏,一部分新職工沒有相應的承包土地。2001年至2011年,詹春瓊多次主動找到連隊,先后將自己改良的317畝耕地轉讓出去,解決了連隊7戶新職工沒有地種的困難,幫助他們在團場扎下根。雖然自己收入因此減少了,但看到新職工致了富,詹春瓊沒有半點后悔。
樂善好施,鄰里守望。連隊職工唐松娥的丈夫2007年因車禍去世,家中的重擔全壓在她一人身上。2008年,唐松娥種植了70畝棉花,但因缺少資金,加之遭受大風襲擊,失去了生活信心。詹春瓊得知后,主動為她墊付機耕費8000元,后面連續多年幫助她,使唐松娥重新拾起了生活的信心。
古爾邦節期間,詹春瓊向少數民族困難家庭贈送大米等生活用品
2013年六十三團沙林養老院建成后,她和丈夫每年都帶著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們。2016年4月,連隊職工伊車別克出生八個月的小巴燕突患重病,急需住院治療,正當伊車別克夫妻倆為女兒的治療費用一籌莫展時,詹春瓊拿出2000元現金給伊車別克女兒看病,小巴燕得到及時救治并恢復健康。2015年10月,職工蘇里湯別克·熱合木江遭遇車禍,巨額的醫藥費使他家陷入困境,導致其承包的30畝地面臨耕種的困難。2016年,詹春瓊讓丈夫開著自家的機車無償幫蘇里湯別克·熱合木江犁地、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