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呢是我們家83年來油田的,我婆婆70年來的。那邊除了油田系統以及配套服務,沒有其他產業,各種生活配套就是個鄉鎮的水平,油田職工再有錢,他們也去東營河口消費生活娛樂了,更何況,2010—2020這十年,他們都去東營城區,甚至孩子讀書的所在的青島濟南上海天津北京之類的大城市買房了,那些建設于油田輝煌時期,國企風格濃厚的老小區,自然都空閑了下來你說那邊閑置的房子那么多,而且油田的房管,醫療,教育,等行政部門已經移交了地方政府,對于這種居住率極低的偏遠且老破小的小區,管理維護肯定跟不上,人口逐漸流失,這類小區,能租出去,還是能賣上價去。
1、東營油田上的人有多有錢?
作為一名油二代,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很無語的,我父親和我公公都是老油田,是普通工人。我和我老公也都是油田工人,我母親和婆婆,是一部分特殊人群,為什么說是特殊人群呢,她們不屬于油田工人,沒有真正的工作,也不是農民,因為她們的戶口從老家遷出來了,也不是現在的所謂的家庭主婦,因為她們不能全職在家帶孩子,她們叫油田家屬。
當年為了解決油田工人的衣食住行,上面要求油田人要自給自足,所以,就把家屬都遷來油田,各個單位的家屬也有很多工種,我記得我們農場那時候有種莊稼的,種旱田,一年兩季,種玉米,麥子,豆子,棉花,我母親就是,一個人種著15畝地,有種菜的,叫菜園的,果園的,養豬的,養雞的。還有干機工的,就是負責給種莊稼的開拖拉機,收割機,播種機之類的,
我婆婆這邊種稻子,和我母親不一樣,都是記工份,年底結賬。我母親的收入是從最早的八九百到退休的時候兩千多,這是一年的收入,我婆婆她們種稻子退休那會能拿三四千,她勞動時間長,前面拿多少我不知道,比我母親她們多。時間呢是我們家83年來油田的,我婆婆70年來的,退休后沒有收入,有幾年油田家屬鬧事,才給了機會買養老保險,開始拿退休金,現在婆婆75一個月不到2千,母親已經去世多年。
這就是油田老一輩,琢磨琢磨,怎么可能算是有錢人,至于我們這些70后,工資收入不高,壓力不大,在油田改制前,就跟吃大鍋飯一樣,混日子的比較多,工作除了鉆井,井下,作業,物探,測井,這幾類工種比較辛苦以外,大多數工作都不會太辛苦。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油田福利很好,逢年過節分東西,基本不用花錢,冬天分蘋果,五十斤一筐的蘋果,分好幾筐,真是吃不了,
過年分年貨,魚肉,油酒,糖,瓜子,雞羊,火腿甚至鞭炮,對聯都分。兩千年以后越來越少,最后就不分了,發卡,我們過年前幾年500,去年1千,現在福利基本沒有了。工資不高,我三十年工齡,現在后勤工作,到手工資3300,獎金一年有差不多三萬多,一線單位會多點,我老公是采油工,一個月比我高幾百塊錢,還是作業一類的工資會高不少。
2、東營如果沒了石油,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鶴崗?
會,不但會成為鶴崗,還會成為玉門,鶴崗房子三萬一套,玉門房子三百一套,還有被遺棄的工廠和社區,東營已經有這個趨勢了,有在這邊打工的外地朋友在市區外幾公里十萬買了套五十多平的大產權老破小,油田小區,配套尚可,交通也算便利,反正這邊年輕人出門都開車,對,我說的就是孤島,行政上屬于河口城區到東營港之間仙河鎮,那邊就是采油廠家屬區,建設于1970年代,是個孤零零的鎮子,樓房多數50—100平,各位看官,你們1990年代還節衣縮食時,他們很多就住樓房了,還是單位分的,辦理房產證時,也就交個萬把塊錢當時一個職工收入可以養活兩家人,就到2010年,他們這個群體家家戶戶有了汽車,偏遠井隊上下班都有班車,本地加油便宜,有的還能報銷,別說從河口買房子上下班,就是在東城西城買房,跑高速過去河口港口仙河鎮上班的職工都不少,不論油田單位還是地方政府事業單位的員工。
那邊除了油田系統以及配套服務,沒有其他產業,各種生活配套就是個鄉鎮的水平,油田職工再有錢,他們也去東營河口消費生活娛樂了,更何況,2010—2020這十年,他們都去東營城區,甚至孩子讀書的所在的青島濟南上海天津北京之類的大城市買房了,那些建設于油田輝煌時期,國企風格濃厚的老小區,自然都空閑了下來你說那邊閑置的房子那么多,而且油田的房管,醫療,教育,等行政部門已經移交了地方政府,對于這種居住率極低的偏遠且老破小的小區,管理維護肯定跟不上,人口逐漸流失,這類小區,能租出去,還是能賣上價去?同樣的老破小,你去西城的運輸,集輸,板塊,勝泰路板塊,八十年代建成的五十平的老房子,還是4—6K的交易價格。
文章TAG:東營 油田 石油 東營油田來了多少人